大连劳动公园惨案-大连劳动公园惨案原
1.关于鲁迅的资料
2.抚顺有哪些免费的旅游景点,就是不要门票的?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4.鲁迅的历史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著作书目:
《呐喊》(短篇集)1923,新期社
《中国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惶》(短篇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6,人文
《鲁迅佚文集》1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抚顺有哪些免费的旅游景点,就是不要门票的?
友爱水库(雁鸣湖风景区)、上寺水库、关山湖水库、紫花岭、月牙岛、会元乡风景区、筐子沟风景区、高尔山公园、皇顶山森林公园、砖台、四家子赏花园免费开放;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门票免费;(雷锋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望花区,占地56700平方米。1964年建馆,1992年曾进行过改建。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塑像、雷锋墓和雷锋事迹陈列馆。藏有、、等党和国家***为雷锋题词手迹和雷锋遗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
扩展资料:
抚顺主要景点:
红河谷漂流:红河谷漂流位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沙河子屯,至红河水库腰站沟沟口,全程12.8千米。由于植被保护良好,起到了较好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作用;漂流区河宽20-50米,平均水深1米左右,且落差适中。2004年7月1日已正式漂流对外开放。
赫图阿拉城址:赫图阿拉城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这里登基称汗,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由此,赫图阿拉城成为后金第一都城,清太宗皇太极尊赫图阿拉城为“天眷兴京”。
宝泉山善缘寺:宝泉山善缘寺位于抚顺经济开发区。院落内部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和钟鼓二楼等建筑。寺庙内有玉卧佛(缅甸玉),重达30吨,有乾隆年间的文物《大藏经》,和民国年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五姨太捐铸的大钟。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
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扩展资料:
人物故事:
1、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2、金牌换书
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最为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奖三等银牌一枚。
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人换到了金牌。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明,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
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
买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
3、鲁迅理发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
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
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百度百科-鲁迅
鲁迅的历史背景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钩沈》、《唐宋录》、 《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
鲁迅先生年谱 许寿裳
凡例
一、先生自民国元年五月抵京之日始,即写日记,从无间断,凡天气之变化如阴晴 风雨,人事之交际如友朋过从,信札往来,书籍购入,均详载无遗,他日付印,足 供参考。故年谱之编,力求简短,仅举荦荦大端而已。
二、先生著作既多,译文亦富,另有著译书目,按年排比,故本谱于此二项,仅记 大略未及详焉。
三、先生著译之外,复勤于纂辑古书,抄录古碑,书写均极精美,谱中亦不备举。
四、先生工作毕生不倦,如编辑各种刊物,以及为人校订稿件之类,必忠必信,贡 献亦多,谱中亦从略不述。
五、本谱材料,有奉询于先生母太夫人者,亦有得于夫人许广平及令弟作人、建人 者,合并声明。
(民国)二十六年五月许寿裳记
民国前三十一年(清光绪七年辛已、西历一八八一年) 先生一岁
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 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前二十六年(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前二十四年(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 答曰:“为妹妹啦。”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 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前二十年(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 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 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 《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 小皋步等处。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前十九年(十九年癸己,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
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前十六年(廿二年丙申,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前十四年(年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前十三年(廿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 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时或外出骑马。
前十一年(廿七年辛丑,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前十年(廿八年壬寅,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前九年(廿九年癸卯,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前八年(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前六年(三十二年丙午,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前五年(三十三年丁未,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前四年(三十四年戊申,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
前三年(宣统元年己酋,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前二年(二年庚戌,一九一零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前一年(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怀旧》,阅二年 始发表于《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注:以上月份均系阴历。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五月, 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 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二年(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三年(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岁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四年(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是 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五年(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十二月,请由津浦路归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 志拓本。
六年(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是年仍 搜集研究拓本。
七年(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 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 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八年(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 后收入杂感录《热风》。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 弟作人俱移入。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 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十二月请经津浦路 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九年(一九二零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 绥夫著《工人绥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 师。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十年(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十一年(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 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十二年(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九月第一集《呐喊》印成。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 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 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十三年(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六月,《中国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 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 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 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十四年(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 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十二月译成 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 副刊及《莽原》杂志。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 师,黎明中学教员。
十五年(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 复,到部任事。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 等,至五月始回寓。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八月底, 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九月《彷徨》印成。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 辞职。
十六年(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 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 移居白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 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 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八月开始编纂 《唐宋集》。十月抵上海。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 居。同月《野草》印成。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 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十二月应大学院 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集》上册出版。
十七年(一九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 《唐宋集》下册印成。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六 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 成。
十八年(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 社。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 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 《艺术论》译成出版。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 柔石校订中篇《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十二 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十九年(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二月“自 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 请通辑“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 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五月十 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 《十月》讫。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同月十七日,在 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 “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十 一月修正《中国史略》。
二十年(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同月二 十八日回旧寓。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四月往同文书院 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为增田涉讲 解《中国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 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 本成。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 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四月编一九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 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五月自录译著书目。九月编译新俄 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十 月排比《两地书》。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 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二月十七日蔡元 培函邀赴宅,欢迎萧伯纳。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 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五月十三日至 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 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七月, 《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 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五月,先生编序 之木刻《引玉集》出版。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 离寓避难。十月《木刻纪程》印成。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 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四月《十竹斋 笺谱》第一册印成。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九月高 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十一 月续写《故事新编》。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 毕,即出书。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四月七日 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五月十五日再起 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 甚危。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 O·V·《论现在我们的文动》。又《花边文学》印成。七月,先生编印之《凯 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十月, 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 能偶出看**及访友小坐。同月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 时二十五分逝世。
(原载《鲁迅先生纪念集》,鲁迅纪念委员会编印,文化生活出版社,民国二十六 年十月十九日初版)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文诗《野草》(作于1924-1926年,1927年出版)。这是两部写法与风格迥异的现代散文的经典。《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在报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大概是回想起幼时,水乡的夏夜,在大树下乘凉,听老人们谈闲天、说故事的情景。《朝花夕拾》也是在谈闲天,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花”)的回忆与重提。于是,在鲁迅生命历程中,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在鲁迅的笔端:民间传说中的“无常”,父亲的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还有我们没有提及的幼时的保姆“长妈妈”,一生坎坷的老友范爱农,等等。鲁迅是怀着温馨的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野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都以“我梦见”为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奇诡的世界:夜半时分的幻觉中听见“吃吃”的声音(《秋夜》);“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影”来“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中看见“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死火》);“狗”追着“人”,大声质问,“人”拼命“逃跑”(《狗的驳诘》)……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理,对人的生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鲁迅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读者也因此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迅灵魂的深处。
鲁迅在进行、散文创作的同时,又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五四前后,他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杂文,编有《热风》《坟》(其中一部分是世纪初写的论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集。1926年8月至1927年10月,鲁迅因北方势力的迫害而南下,先后在厦门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这一时期的杂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1927年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年”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精力进行杂文创作。先后出版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
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一般人看不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及其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
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一遍我在那文里说过的话。
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写过不少批评鲁迅的文字,好事者还曾经搜集双方的言论编辑为一册,我觉得那是个好办法,让大家看谁说的话有理。我曾经在一个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书刊,我觉得这是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的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鲁迅本来不是***徒,也不是同路人,而且最初颇为反对当时的左倾分子,因此与创造社的一班人龃龉。他原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公务员,在北洋军阀中的教育部当一名佥事,在北洋军阀多次人事递换的潮流中没有被淘汰,一来因为职位低,二来因为从不强出头,顶多是写一点资料的文章,或从日文间接翻译一点欧洲作品。参加新青年杂志写一点杂感或短篇之后,才渐为人所注意,终于卷入当时北京学界的风潮,而被章行严排斥出教育部。此后即厕身于学界,在北京,在厦门,在广州,所至与人冲突,没有一个地方能使他久于其位,最后停留在上海,鬻文为生,以至于死。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褒”是“褒”,“贬” 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鲁迅大概是忘记了红楼梦里即曾把“褒贬”二字连用,作吹毛求疵解,北方土语至今仍是如此。)随后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他不回答了。
不要以为鲁迅自始即是处心积虑的为***铺路。那不是事实,他和***本来没有关系,他是走投无路,最后逼上梁山。他从不批评共产主义,这也是不的,他敞开着这样一个后门。所以后来***要利用他来领导左翼作家同盟时,一拍即合。事实上,鲁迅对于左倾分子的批评是很严厉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