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标识_世界地质公园标识图
1.旅游者说:走过多少山山水水,感觉景区亏欠我们的依然是文化
2.地质档案资料对支持地质公园发展的贡献
3.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准?
4.秦岭是否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5.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6.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问题一:十渡的渡是什么 十渡的渡,是按照跨越拒马河的桥划分的。从一渡到十渡,一桥一渡,一渡一村。渡为渡口之意。
问题二:北京十渡哪个渡最好玩!去的话要特别注意什么? 那肯定是十度呀!不过你要是去十度的话,也会经过其他几度的,可以一边游玩一边到十度,不过都是差不多的风景,十度应该是开发最好的一个度了吧!
没有什么注意的!玩景点的时候要砍价呀!(有一个景点,好像叫一线天,最好不要去,太垃圾了)
问题三:十渡来了浪一浪~~什么意思 哈哈哈,漂流玩水啊。附近还有一个爱琴海薰衣草庄园,有花,有室内滑雪场,还有玩水的欢乐水世界
问题四:十渡最具特色的几个渡都是哪里? 欢迎来咱十渡旅游。十渡由一渡至十八渡这18个渡口组成,主要游玩项目如下:
六渡孤山寨风景区 大峡谷,铁索桥,千古河床,一线天,野人谷瀑布等,门票是60元;
九渡拒马乐园 这是一个游乐场,主要有蹦极跳,峡谷飞人,缆车等,免门票,玩项目才需要买票,蹦极是200元/人;
十五渡东湖港风景区 峡谷,铁索桥,三叠瀑布,华北第一栈道等,门票50元/人;
十七渡大峡谷真人CS野战 80元/人/小时
十八渡漂流 80元/人/小时
坐火车,建议在平峪火车站下,也就是十渡的下一站,这里离东湖港,十八渡漂流,真人CS更近。提前联系好农家接站。十渡太大了,得需要农家派车接送的。
从十渡回北京,最末一班公交是下午5:00。从市区过来,也可以坐公交的,917路,在天桥乘坐,每小时一班,自早6点到晚5点。
咱有山家园是品牌农家乐,欢迎您来作客,具体介绍请登陆咱家园网站(有山家园全拼音),百度一下。
问题五:十渡每一渡上的石碑分别写了什么 十渡风景区在北京境内共分十八个渡,每渡都有相应的标识,各渡的标识名称分别为:
一渡:“石门慑水”
二渡:“剑壁平关”
三渡:“笋峰祈雨”
四渡:“仙峰朗月”
五渡:“叠翠听风”
六渡:“金滩日沐”
七渡:“旭日东升”
八渡:“鹭飞苍崖”
九渡:“笔架仙成”
十渡:“龙岩现佛”
十一渡:“碧塔溪映”
十二渡:“龙门放舟”
十三渡:“孤帆远影”
十四渡:“一障平天”
十五渡激“风杨晨涛”
十六渡:“桃渡夕照”
十七渡:“五行山峙”
十八渡:“三清合聚”
问题六:十渡几渡好玩 你让我别无选择的给你推荐七渡……因为十渡以上你不选,东湖港和十八渡就这两个最好玩儿的地方就没法推荐了……七渡孤山寨一直是十渡最好的景观,这个弗字我想你也应该听说过吧?至于游泳……也行,因为七渡也有划竹筏~七渡山清水秀的,而且那个一线天也确实只能是自然景观,是十渡游玩儿的不二选择!
问题七:有没有去十渡的朋友给个意见,哪一渡好玩 十渡共有一渡至十八渡,每一渡都各有特色。主要玩的地方是:
六渡孤山寨(峡谷,爬山)
九渡拒马乐园(蹦极,游乐场)
十五渡东湖港(峡谷,爬山)
17渡有山家园,水上乐园,大峡谷真人CS
十八渡拒马河漂流
可根据贰的喜好进行选择,更多详情可随时致电有山家园咨询
最后,祝旅行愉快,有山家园,品牌农家,吃住玩全程服务
问题八:十渡有什么好玩的 十渡都到河北了。离北京不远,917支公交能到。那里边分一渡到十渡,看你要去哪玩了,我上次去的七渡玩,其实这几个渡全差不多,都比较有特色。有一些竹排啊,漂流啊,进山观景铁锁桥啊,划船啊,快艇啊。有一些是套票里边全有的一些基础项目,门票好像是九十我记得。有一些给力些的也能单玩,不过要贵一些。你看你玩什么项目了。比较好的景点有7渡孤山寨和15渡的东湖港,40元―160元,项目包括:空中飞人、摩托艇、哈哈乐园、卡丁车、竹筏、铁索吊桥、进山自然风景。(玩的项目多钱就多)。这里有几处玩漂流的,但最好的漂流点在十八渡,线路是最长的,急流也是最多的,听说今年还增加的新的项目,有碰碰船、快艇、竹筏和真人CS。通票是168元。祝你玩得开心!!!
问题九:十渡哪个渡比较好?有山有水的,评价高的 我们住的七度 那个农家院是免费车接车送效率很高不用等车
带洗漱用品 那的农家院一般不管 另外温差大 所以带一个长袖
这两个前两天才去过 玻璃栈道在十渡 和 十渡的漂流一起呢 孤山寨位于七度 怎么说呢 没有可比性 玻璃栈道的有点就是有特色 但是票价很贵就只有一个玻璃栈道这个看点 孤山寨门票是75 有吊桥 和 瀑布群 还有一线天 里面比较大 还能划竹排 找对老板还能赠送划竹排 只有75 看你怎么想了 其实也不冲突 你先找个地方住下 两都玩不就行了 我们去时搜的 十渡靳姐农家院 老板不错 找对人了 免费接送 方便 你也可以搜搜 试试
问题十:十渡有什么景点好玩,十八渡有住的地方吗 十渡是北京最大的自然风景区,也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景区内有很多地质奇观,这里的风景也很美,有北方小桂林的美称。十渡的主要景点有七渡孤山寨、九渡拒马乐园和十五渡东湖港,主要游览和项目有:竹筏、漂流、水上快艇、蹦极、缆车观景等。
旅游者说:走过多少山山水水,感觉景区亏欠我们的依然是文化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龙缸地质公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龙缸地质公园天气预报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云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公园主要景观类型包括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的岩溶类和以石笋峡、南三峡、黄陵峡为代表的流水地貌类,同时兼顾草场生物景观和具有浓郁土家风情人文景观的大型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同时被誉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其中的龙缸天坑,缸口最低处海拔高度1113米,从该处测得龙缸深度达335米,这一深度位居全国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天坑的坑壁倾斜幅度近90度,因此有着"天下第一缸"的美誉。
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内的_口石绝壁上,目前正在建设的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天下龙缸·廊桥云端主体工程基本收尾,将于2015年初完工,预计201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廊桥云端向外悬挑长26.68米,比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廊桥悬挑部分还长5米多,成为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景观廊桥。届时,这一世界之最将成为重庆旅游一大特色与亮点。
2008年,云阳龙缸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即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12月,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风景名胜区。目前,云阳龙缸风景区计划将用2至3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腹地旅游目的地。
构造特征
公园总体位于华蓥山大断裂与七曜山大断裂之间的褶皱带,即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东南隅 ,燕山期前各构造层均为整合及假整合接触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升降运动 ;燕山晚期褶皱构造显著 ,是上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构造形式以褶皱变形为主 。地处渝东褶皱带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区地处 NE - SW 向构造带 , 北缘与 NW 向的大巴山弧形构造斜接 、重接复合。为印支- 喜马拉雅期运动形成的薄皮构造的一部分 。 主要表现为宽平的箱(屉)形向斜和尖峭而狭窄的背斜形成的隔档式构造,而在背斜轴部,由于应力集中则容易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节理裂隙或压扭性断裂。
地层及岩性
公园内出露地层为中生代的三叠系 、侏罗系与新生代的第四系 。 三叠系是公园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其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 。 其下统嘉陵江组灰岩在公园内分布面积广 。 中统巴东组为浅海相碎屑岩及泥质灰岩 ,局部夹石膏及含铜砂岩 ;上统须家河组为内陆湖相碎屑岩并产煤。
成因分析
龙缸景区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在岩溶、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与奇峰异石。龙缸是在三组节理以及向斜东北转折端的劈理交汇处产生的破碎带,后经溶洞中的地下水反复溶蚀-坍塌-溶蚀-坍塌而形成。
龙缸岩溶天坑举世瞩目是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其主要成因是岩溶塌陷和溶蚀 ,天坑位于多组节理 、劈理的交汇处 ,岩石极易破碎 ,在这些岩层之中 ,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层溶洞交错纵横 ,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 ,破碎带上的岩石产生坍塌 ,坍塌物随即被暗河溶蚀带走 ,龙缸天坑就是这样反复的溶蚀 - 坍塌中逐渐形成。 而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 ,发育的岩溶洞穴数量不少 ,分布位置和高度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区域内多个溶洞的成层性 ,可以用来分析侵蚀基准面的演化历史 ,推测河流的稳定期和下切期 。
地质遗迹特征
(1)属于地貌景观类的可溶岩地貌景观的大安洞,其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石灰岩,洞顶为穹窿状 ,洞口位于溶蚀槽谷内 ,为层面溶洞 ,槽谷为NE-SW向展布 。
(2) 属于水体景观类的流水地貌景观的黄陵峡 ,其发育于黄陵峡背斜核部 ,峡谷两岸峰林幽美 ,褶皱 、断层走向鲜明 ,地质运动迹象十分明显 。 峡谷内的万卷诗书是石灰岩内两条走滑断层将产状相对平缓的地层推举到近于直立而产生的地质奇观 。
(3)位于石笋河畔的_口石, 其物质组成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 ,溶蚀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加宽 ,导致崩塌 ,形成了如今_口石地质奇观 。
(4) 属于古生物景观类的生物化石类的虫迹化石 ,其在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 ,为一套海相碳酸岩的沉积物 ,颜色呈灰色 ,到处可见有虫迹化石出露 ,且保存完整 。
景区内珍稀保护动物分布广泛,是各种鸟类和陆生动物栖息地。其中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5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林麝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4种,重庆市市级保护动物25种。珍禽异兽有獐子、猴群、野猪、崖燕、飞狐、杜鹃、麂、蟒、云豹、穿山甲、锦鸡等。
主要景点
景区内地貌奇特,溶洞密布,奇峰怪石、石笋摩天、雄险俊秀、千姿百态、多彩多姿,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地质景观的大观园。主要景点有龙缸、龙洞、老寨子、映月洞、石笋河、老鸦峡、黄陵峡、龙窟峡、火山峡、藏龙峡、岐山草场(森林)、_草古长城、岐阳关古道遗址、盖下坝湖泊等。集雄、奇、险、峻、幽、静、秀丽各种神韵于一体。
龙缸是以岩溶塌陷为主,溶蚀为次而形成的椭圆形
岩溶天坑。在龙缸口最低处鹰嘴峰测得海拔高度1113m,长轴近70°方向延伸约304-325m,短轴178-183m,深度大于335m。其深度在国内仅次于小寨天坑和大石围天坑,位居国内第三位,世界第五位。
龙缸内壁如削,缸壁由峭壁拱成,最宽处2m余,最窄处不足40cm。人站于缸沿上,一边是千仞缸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壁缝松枝横卧,古藤倒挂,缸底丛林碧绿,四季吐翠。林间百鸟争鸣,盘旋低飞,烟云升腾,景色优美,素有"天下第一缸"之称。就深度和直径规模而言,龙缸可谓是超级天坑,具有较高的观光、探险旅游和科考价值。
映月洞位于龙缸东北100m处的悬崖峭壁之中,为第一层
溶洞。洞长43m,走向为25°南洞口高3.9m,直径3.4m,北洞口高2.2m,北端为暗河的出口,可见由流水形成的槽谷,洞顶可见有少许的石钟乳及钙华,中部靠南端还见有水滴沿石钟乳滴下,在地下形成一个深约50cm的汇水凹坑。 每一年的中秋之夜,月亮从东方升起不久,月光充盈了整个洞身,集束的银光就像手电一样,由北向南穿洞射出,人们把这一奇特的景观叫做"穿洞映月"。
岐山草场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为重庆市市级森林公园,海拨高度在1000米-1650米之间,为喀斯特中山,面积12.5平方公里,景区有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原。原始森林多为松、杉、柏树林,林间有堪称世界植物活化石的水杉、银杏、铁青杠、红豆等珍贵树种和一些不知名灌木丛。
龙洞由前后两厅组成,前厅成圆形,宽40余米,高近50米,长120米,面积4800平方米,内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神奇瑰丽,琳琅满目。有"白玉龙床"、"龙伞"、"龙壶"、"龙椅"、"龙凳"、"莲台"、"天鸡报晓"等自然景观。后厅呈五边形,高30米,长300余米,面积6000平方米。里面的石钟乳形势如狮、如象、如龙、如凤,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展翅欲飞。
石笋河是长滩河中最美的一段,北起盖下坝、南至双河口,全长12.5公里。为岩溶地貌的峡谷景观。两岸如削,溶洞密布,石笋摩天,幻化出如飞天、村姑、罗汉等各式人物;河水清纯明亮,盛产乌龟、团鱼,或瀑或泉,错落其间,奇松、翠柏、幽竹、冷杉等植物遮天蔽日,黄荆、天麻、贝母、黄连等名贵药材漫山遍野,黄羊、香獐、黄麂、金猴、野猪等漫步林间,锦鸡、黄鹂、杜鹃、翠鸟、鹦鹉啭鸣其野。石笋河一带地处于渝东褶皱带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距今6700万年的新生代,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动力的综合作用下,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层溶洞交错纵横,在反复的冲刷溶蚀-坍塌-冲刷溶蚀-坍塌中,地表的石芽、峰丛、漏斗与地下的三层溶洞自成系统,岭谷相对高差达1400多米,形成了壮观的岩溶地貌景观和神秘的峡谷景观。
重庆云阳龙缸景区在海拔1010.5 m 高的悬崖上建立悬挑26.68m(从岩壁向外伸出长度21.68m)的观景廊桥-云端廊桥,悬崖垂直高度700m。以"天空之花"的花瓣作为造型的构思思路,廊桥底部采用三层高强度玻璃,游客站在廊桥上可以720°欣赏周边美景。云端廊桥悬挑长度将超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桥(从岩壁向外伸出长度21m)成为世界第一悬挑玻璃桥,是景区未来对外的标识和名片,5A旅游景区文化构架的重要元素。
老寨子位于清水乡西南侧,为一处文化遗迹点,座落在一座刃
状山脊之上,岩石类型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岩石厚大,产状平缓,寨子位于山脊顶部最高点,现存古碉楼、石门、女羞池、倒塌的祭祀龙柱、_人打虎楼遗址。老寨子所处山顶宽5-10m,长50m,立于山巅,向西可览石笋河全貌及数百米高的石笋,向北隐约可见龙缸口,向南可见两河口。向东为农家风光及石芽群。在此处有机会欣赏龙缸佛光金身、落霞熔金的美景。
大安洞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又名鱼泉洞,位于石笋河畔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洞口下距石笋河约200m,上距崖顶约100m。在洞口南侧有一季节性瀑布,每缝雨季,形成瀑布跌水,然后汇聚到石笋河内。主洞的主体方向为南160°,洞口塌陷形成大厅,厅高约50m,呈穹形, 全长3000余米,洞中套洞,九洞相连,各洞奇观有倒挂金猴、迎客柱、定海神针、金银瀑、沙洲滩、石笋会展、跑马场、艺术长廊、海狮神龛等。由天然石灰岩形成,被识者誉为"天下第一洞"。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具有“天下第一缸”之称的云阳龙缸,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在游览期间,主要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景区内的景点,以及负责大家的安全,希望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大家能玩的开心,同时注意安全。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距云阳县城80千米处的清水境内.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石笋河与老龙口峡谷为次,兼顾草场生物景观和土家族人文景观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最具吸引力的主体景观,便是雄险俊秀的龙缸天坑,其深度位居我国的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岩溶天坑的坑壁近于90度,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当惊世界殊”。
龙缸天坑
我们首先来从宏观上认识一下龙缸天坑。龙缸是一个长轴350米、短轴170米、深550米的椭圆形天坑,这一深度位居中国第三位,世界第五位。缸内壁如削,壁缝松柏横卧,古藤倒垂,缸底四季吐翠,百鸟争鸣,因形状为一个天然大石缸,还流传樵夫与龙女爱情的美妙传说,而得名龙缸,又被誉为“天下第一缸”。
映月洞
我们首先要穿过映月洞,它位于龙缸北偏东100多米处的悬崖峭壁之中,为龙缸的第一层溶洞。洞长43米,南洞口高3.9米,直径3.4米;北洞口高2.4米,北端为暗河的出口。每一年的中秋之夜,月亮从东方升起不久,月光充盈了整个洞身,集束的银光就像手电一样,由北向南穿洞射出,人们把这一奇特的景观叫做“穿洞映月”。
鹰嘴石
大家看着一块石头,是不是很像鹰伸出的嘴巴?它叫龙鹰石,原来是龙缸山顶上的一块天外来石,受日月精华亿万年的润育,变成了一尊神鹰,专司守护龙缸的重任。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龙鹰伸出的嘴,大家叫它鹰嘴石。
石笋河
石笋河是长滩河中最美的一段,北起盖下坝、南至双河口,全长12.5公里。为岩溶地貌的峡谷景观。两岸如削,溶洞密布,石笋摩天,幻化出如飞天、村姑、罗汉等各式人物,河水清纯明亮,盛产乌龟、团鱼,或瀑或泉,错落其间,奇松、翠柏、幽竹、冷杉等植物遮天蔽日,黄荆、天麻、贝母、黄连等名贵药材漫山遍野,黄羊、香獐、黄麂、金猴、野猪等漫步林间,锦鸡、黄鹂、杜鹃、翠鸟、鹦鹉啭鸣其野,土家山歌、摆手舞等迷你大饱眼福。中国着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就生长这里。
老龙口峡谷
老龙口峡谷在龙缸北西边,位于泥溪乡境内,当地人又叫海螺溪。海螺溪上游为万州市的潭漳峡景区,是园区内另一处特点突出的峡谷景观。峡谷中,在流水和岩溶共同作用下,河溪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奔涌地表,形成地下暗河与地表明河交替出现的奇观。
龙洞
现在我们来到了着名的大溶洞,人们称之为“龙洞”,是由前后两厅组成,前厅成圆形,宽40余米,高近50米,长120米,面积4800平方米,内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神奇瑰丽,琳琅满目,有“白玉龙床”、“龙伞”、“龙壶”、“龙椅”、“龙凳”、“莲台”、“天鸡报晓”等自然景观。后厅呈五边形,高30米,长300余米,面积6000平方米。里面的石钟乳形势如狮、如象、如龙、如凤,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展翅欲飞。
大安洞
这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大安洞又名鱼泉洞,全长3000余米,洞中套洞,九洞相连,各洞奇观有倒挂金猴、迎客柱、定海神针、金银瀑、沙洲滩、石笋会展、跑马场、艺术长廊、海狮神龛等。由天然石灰岩形成。据专家考察后估计,该洞比着名的四川兴文溶洞群中最大的天泉洞大一倍,比闻名中外的桂林芦笛岩、浙江瑶琳洞大10倍,被识者誉为“天下第一洞”。
好了,主要景点为大家讲解这么多,接下来,大家就尽情享受登山的乐趣吧,不过一定要记得注意安全哦。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导游词(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我们茶陵的一个国家 4A级旅游景区。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猜到我要讲的是什么了吧?对,就是云阳山。云阳山呢是省内不可多见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云阳山方圆七十余里,上有七十二峰,总面积达到8941.4公顷,最高海拔天堂山为1130米,最低海拔仙人湾110米,著名的紫微峰海拔为8.7米。
今天呢,我就从东门开始,依次给大家介绍赤松仙景点、神龟谷景区、老君岩景区、祈丰台、南岳宫景区、紫云寺几个景点。
现在我们看到是云阳山东门石牌坊,石牌坊跨度为25.8米,是国内跨度最宽的石牌坊。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呢是赤松路,是我们县城的东阳大道到赤松仙的路,全长2.7公里,与衡炎高速穿插而过。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景点是赤松仙。赤松仙始建于唐,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为“赤松坛”,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赤松子命名的道观。大家看到的门匾,是清末全国会试第一的进士,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_亲笔提写的。大门两边的墙壁上的诗,左边是茶陵籍状元萧锦忠的诗。右边则是罗复元的诗。
好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神龟谷景区”。各位看一下对面的山,是不是有一个形似乌龟的岩石呢?对,这个就叫“神龟岩”。因神龟的头部呈金**,固又名“金龟岩”。这个是天然形成的,非常的神奇。
大家眼前的这个吊桥叫“步云吊桥”,跨度为36.9米,宽1.5米。这个跨度为什么是36.9米呢?因为369寓意为步步高升,小徐呢在这里祝福各位领导“步步高升,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瀑布名叫“寿泉瀑”,它是人工瀑布,引用了这里的山泉水,高116米,第一层瀑布为76.1米。右侧是龟寿亭,底下呢是神龟湖。
好啦,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一个景点——老君岩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道教始祖“老子”的神像。大家看到的老子像高5.95米,5.95有九五至尊的意思。大家可以看到,老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着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教里,9是幸运数字,所以老子像的左右两侧各有“九九八十一”级台阶。下面呢是石刻道德经,道德经由老子所著,洋洋洒洒五千字,加上标题附号,有7000多字,是全国最大的石刻道德经。
大家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上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云阳山的最高点:祈丰台。 祈丰台是古时用来祈天求雨、祈祷丰收的。大家知道通往祈丰台的游道一共有多少坡吗?我来告诉大家,通往祈丰台的游道共有365坡,代表一年365天,就是希望年年丰收,风调雨顺的意思。传说,炎帝神农发明种五谷后,常遭受旱涝灾害,于是,命赤松子在紫微峰上设坛祈丰,置一大钟于坛上,取名“通灵钟”,撞钟以“通神明之德,偕天人之和”。 大钟的口径为1.2米,重116吨。大家下次如果去祈丰台,不妨撞撞钟,撞钟则神明赐福,赐
平安,家和万事兴。
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就是云阳山的核心景区——古南岳宫。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云阳仙道观。它作为道教场所始于南北朝,祀奉南岳圣帝。宋代道士陈善宗重修,元代改为紫微书院,明代恢复为云阳仙道观。民国二十年(1926年)道士陈从性重修,基本保留了原有格局。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自然岩窟叫观音岩,她的底座岩石与五雷池相连。这边便是五雷池。相传,有一年茶陵闹旱灾,赤松子命青龙布雨以解旱情,青龙睡懒觉,没有及时收回云雨,造成水涝成灾,赤松子怒施五雷法,将懒龙幽禁在岩隙中,命它吐龙涎灌溉山下农田,这五雷池的水能清肝明目,清心健体,大家可以喝一喝,香客多的时候,这里还要排着长长的队伍。
我们现在看到的景点是“张良试剑”。据传,赤松子、张良隐居在云阳山中,赤松子炼丹,张良铸剑,刘邦为打天下,遍揽天下英雄豪杰,亲自上云阳山上请张良下山助一臂之力,这时,张良刚好铸了一把宝剑,就指着这块巨石说:“如果我辟开了这块巨石,我就下山,如果不能辟开,我也无能为力。”说着便一把辟过去,但却把巨石辟成了两半,赤松子便说:“顺从天意吧”,随后,张良便下山帮助刘邦打天下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云阳山被封为“古南岳”呢?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南岳圣帝要为自己建造一座行宫,考察了很多名山,都不中意,唯独对风景秀丽、山水灵异的云阳山情有独钟。于是,他坐在紫微峰数山峰,看有没有七十二地煞星安神定位,保佑四方平安,可是他忘记把坐着的紫微峰数进去。数来数去是七十一峰。所以遗憾地另寻他地。观音听说南岳圣帝大之称赞云阳山,因此想去看看是否那么美丽,便来到云阳山,果然也被这里的美景、灵气所吸引,但是听说云阳山只有七十一峰,她便再数数看,却有七十二峰,她把这事告诉了南岳圣帝,南岳圣帝一听,十分后悔,随后便在云阳山建了这所避暑行宫,每年农历六月、七月便来此避暑,逐步形成了“六月、七月朝云阳山,八月朝衡山”的民俗。因此,云阳山的农历六月、七月是香客最多、香火最旺的时候,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此祈福、求平安,非常灵验。
好啦,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云阳山的北门,我们马上要看到的下一个景点是云阳山的一处人文景观——紫云寺。紫云寺是一座佛寺,始建于元代,原名为观音庵。因其地处紫云山,故俗称“紫云仙”。1995年修复改名为紫云寺。
好啦,今天的讲解到此就要结束了。希望云阳山的美丽风情和我的讲解能给在坐的各位领导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
1、洪崖洞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目前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洪崖洞一共有11层,著名景点有:吊脚楼、巴渝风情街,动感酒吧街,盛宴美食街等,洪崖洞所处的解放碑商圈是重庆商业的发源地,具有核心商务区的经济职能,辐射范围涉及重庆市,也是重庆首个百亿级商圈。洪崖洞旅客到访量,成为解放碑商业客流的首要支撑。也是重庆夜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
2、长江索道
长江索道,位于中国重庆市,目前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往返于渝中区的新华路和南岸区的上新街,长江索道连通重庆渝中区和南岸区,景区由渝中城史文化区、长江空中观光区、南岸影视文化区三部分组成,面积9.8平方千米。长江索道全长1166米,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4分30秒,最大载客量65人,日运客量1.05万人次。感觉还是要有点胆量才敢去坐的哦。
3、武隆喀斯特旅游区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位于重庆市,因为景区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所以被命名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包括重庆武隆旅游景点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这三部分,在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也是重庆的5A级景区之一,推荐喜欢喀斯特地貌的到此一游。
4、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这个石刻不是中国名胜了,而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这个足可以说明这个石刻群的重要性,大足石刻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推荐喜欢石刻文化的到此旅游。
5、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境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旅行者称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被户外爱好者誉为重庆版的“小华山”,龙缸四季,景色各异,春之花草,夏之飞瀑,秋之红叶,冬之白雪,无不令人为之叫绝。特别是在现在夏天去气候更是凉爽。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的地理环境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境内,地处重庆市东北部的长江两岸,三峡库区腹心,东迎奉节县,西界万州区,北与巫溪县、开县相连,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地理介于东经108°35′32″-109°14′51″,北纬30°35′6″-31°26′30″。
构造特征
公园总体位于华蓥山大断裂与七曜山大断裂之间的褶皱带,即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东南隅 ,燕山期前各构造层均为整合及假整合接触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升降运动 ;燕山晚期褶皱构造显著 ,是上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构造形式以褶皱变形为主 。地处渝东褶皱带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区地处 NE - SW 向构造带 , 北缘与 NW 向的大巴山弧形构造斜接 、重接复合。为印支- 喜马拉雅期运动形成的薄皮构造的一部分 。 主要表现为宽平的箱(屉)形向斜和尖峭而狭窄的背斜形成的隔档式构造,而在背斜轴部,由于应力集中则容易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节理裂隙或压扭性断裂。
地层及岩性
公园内出露地层为中生代的三叠系 、侏罗系与新生代的第四系 。 三叠系是公园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其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 。 其下统嘉陵江组灰岩在公园内分布面积广 。 中统巴东组为浅海相碎屑岩及泥质灰岩 ,局部夹石膏及含铜砂岩 ;上统须家河组为内陆湖相碎屑岩并产煤。
成因分析
龙缸景区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在岩溶、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与奇峰异石。龙缸是在三组节理以及向斜东北转折端的劈理交汇处产生的破碎带,后经溶洞中的地下水反复溶蚀-坍塌-溶蚀-坍塌而形成。
龙缸岩溶天坑举世瞩目是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其主要成因是岩溶塌陷和溶蚀 ,天坑位于多组节理 、劈理的交汇处 ,岩石极易破碎 ,在这些岩层之中 ,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层溶洞交错纵横 ,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 ,破碎带上的岩石产生坍塌 ,坍塌物随即被暗河溶蚀带走 ,龙缸天坑就是这样反复的溶蚀 - 坍塌中逐渐形成。 而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 ,发育的岩溶洞穴数量不少 ,分布位置
地质档案资料对支持地质公园发展的贡献
旅游 者的感悟: 旅游 是什么? 旅游 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文化的人生经历。所以,中国有句颠扑不破的经典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当今的中国,无论在何处的景区中,随处都可见到来自天南海北的 旅游 者,即便远在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即便偏在西北边陲中的戈壁大漠,也到处都是碰鼻子碰脸的驴友。他们不仅有进行着“文化苦旅”的知性男女,而且大多数是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说起 旅游 ,人人感慨,个个兴奋,幸福之感溢于言表。
你若采访,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跟你说:
“如今,咱百姓的日子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吃的是精米白面,鱼肉蛋再也不是馋得吃不上,而是需要为 健康 控制着吃,野菜粗粮竟然成了稀罕物。”
“看看咱穿的衣服,既新鲜保暖,又时髦新潮着呢!”
“要说住房呀,无论城市乡村,大多是宽绰舒心,最普通也是砖瓦房,玻璃窗,和二三十年前的居住条件相比,那真是天上地下啦!”
“咱是城镇职工,年轻时工作忙,手头紧巴,虽然也想出去看看,长长见识,可是既没有时间又缺钱。现在老了退休金却多了。国家又发展这么快,江山又景色这么好,奇闻异事又这么多,不出去看个够,不辜负了这个好时代吗!”
“我们年轻人知道老人们过去不容易。现在我们的收入高了,国家又有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所以,应该带着老人出来看看。也让老人从心里乐呵乐呵。”
“即便咱是农民,也不再像过去一样,一年四季脸朝黄土背朝天,整日里‘汗滴禾下土’喽!现在春种秋收基本都是机械化了。所以,大伙儿才有闲情逸致出来游山玩水呢。”
“是呀,若是生活不好,日子过的总是穷巴巴的,谁有心思出去瞎逛荡?那强要外出溜达的人算什么?那叫令人瞧不起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现在 旅游 呢,就是出门散散心,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感觉一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国家到底有多繁荣,多强大!”
——这,就是盛世中国的盛世 旅游 !
在中国,人民的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强,所以, 旅游 就成了广大中国人民的一项乐此不疲的事情。
今年如果谁去了江南,看了名闻遐迩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那么,明年他就一定要去西北,看看延安的宝塔山,西安的兵马俑,山西的乔家大院,恒山的悬空寺。如果你春天看了南国的椰林海滩,那么只要有条件,到冬天就一定会去感受一下关东北国的林海雪原。
现在的中国人, 旅游 成瘾。
因为 旅游 ,就是开眼界,长见识,赏心悦目。 开眼界,就是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长见识,就是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风情文化。这就是盛世 旅游 。这就是国人盛世 旅游 的目的。
现在的新名词多,新冠疫情防控之后的时期,叫做“ 后疫情时代 ”。
“后疫情时代”,人们喜欢干什么?喜欢 旅游 。
好不容易盼望着各地解禁了,交通恢复了,进入 “后疫情时代” 了,人们便按捺不住纷纷想利用节假日好好去“旅 旅游 ”,连那些本来没有 旅游 计划的人家,也突然增加了 旅游 项目。这叫什么?这叫“ 报复性 旅游 ”!
报复谁?报复新冠瘟神呗!是新冠病毒肆虐,让全国各地停工停产,封城封路,让人们关门闭户,寓居家中,与自然隔绝了,与 社会 隔绝了,与外界文化隔绝了,对外联络和感知外界,全靠通讯和网络。封禁在家,一天两天还行,一周两周勉强,一月两月忍着,可你这该死的新冠瘟神,一憋全国人民就是半年到八九个月,你说谁受得了?
这么长时间的居家封闭,人们的脑袋“封”空了,心灵“闭”呆了,谁不想走出去重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因为外面的世界,现在一定变得更加精彩了。
从另一方面说,现在的疯狂 旅游 ,也是报复一下自己。报复自己二百多天过的憋屈日子。
现在,好不容易把憋屈日子熬过去了,人们不怕花钱,不怕辛苦,为的就是全家老少活动身体,放飞心情。 离开家乡,去看看外地的“后疫情时代”究竟有什么变化,到底有什么新鲜事儿。
你新冠瘟神不是要困住我们,让我们“耳聋眼瞎”吗?现在形势反转了,我们胜利了,所以要立刻“突出去”。全家老少突出家门,突出故乡门,痛痛快快地去旅,畅汗淋漓地去游。用文化人余秋里过去的的话来说,就是进行“文化苦旅”,而且还要“多吃快咽”,以填补我们心灵的空白,把外面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好尽快地转化成我们自己头脑中丰富多彩的文化。 报复性 旅游 ,实际上就是一种 精神补偿 !
旅游 ,是个愉快的生命历程。 旅游 的终极目标,就是到外地去,通过历练,获得与家乡不一样的感官感受和心理文化体验。 所以,人们才珍视流传千古的谚语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因为无论天南地北的景区,都承载着不一样的文化。 那山,那水,那森林,那草原,那田野,那戈壁,那寺庙,那古城……都承载着那个地方的 历史 、习俗、禁忌、风尚等文化内容。
这些地域的景区文化,不仅会令游客产生新鲜的感官刺激,而且能让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敬畏感。对文化的敬畏感!
所以,景区的所有山、水、林、田、寺庙、村落、城堡的名字,都是那个地区的 历史 文化符号,这景区所有的“物”,本身就是那个地域的 历史 文化的载体。
就是说,风景区的所有山水景物,都是承载这一方山水文化的“肉体”,而这一方的土著文化,却是这些土著景点的灵魂。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灵魂,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
一个景区的山再清,水再秀,花再美,寺庙再壮观,如果没有了文化这个灵魂的充实,那就是一座普通的山,一泓普通的水,一座寻常的寺庙……
因为没有文化的景区,只能靠地标物的“ 形 ”去刺激人们的视觉,不能靠内在的“ 质 ”去感动人们的心灵,因而,它就无法引起游客感情的共鸣,无法让人增长见识,并记住它,留恋它,怀念它。
有好多景区拥有好山好水好的古建筑,他们本来可以把那方水土变成聚宝盆、摇钱树。
但是,那里的经营者因缺乏文化观念,嘴里喊着 文化重要 ,实际干起来就 文化次要 ,实在忙起来了就 文化不要 。 所以,他们缺乏对那个景区进行精准的文化上的顶层设计,只重视了花费巨资在这里修个阁,在那里建座亭。只觉得别的景区都有这些基本建筑,就来个见样学样,却忽略了别的景区的这些设施,都是那个别的景区的专门的文化载体。而自己随心所欲安插的建筑,虽然满足了部分游客的眼福,却破坏了这里的自然山水的和谐之美,忽略了本地山水文化的表现。这叫因小失大。
景区建设的标准,就是让游客觉得“悦目赏心”!
悦目, 就是让美丽的景区风光,处处都能产生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住游客的眼球。
赏心 , 则是因景区“悦目”,而让游客的心灵产生出一种激情,一种震撼力,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文化体验,获得一种或科学或 历史 或自然的知识。
举个例子,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质公园,有纵横的沟壑,有寸草不生的砂砾表象,有五彩缤纷的地形地貌,这是它特有的表象品质。这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杳无人烟、寸草不生的荒凉,是它特有的粗犷的本质美。如果经营者在这座地质公园中于这里建一座俏丽的古亭,在那里画蛇添足地修一座古寺,那么就必然从根本上破坏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原始地质文化美。 张掖最原始的地形地貌,就是张掖最本色的丹霞地质 历史 文化! 就连哪个游客越过界限,在山野的表层践踏出一个脚印,也要经历十六年才会逐渐自然修复,恢复原貌。这,也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宝贵文化!张掖地质公园的管理和服务精准地彰显了这些文化,做到了让游客“悦目赏心,”所以天南地北的驴友就心甘情愿地买它的账!
再如, 长白山中有好多已开发出的自然景区,它们最宝贵的特点,是长白山那种特有的自然、洪荒、原始、粗犷的性格,那种别样的山水林木所蕴含的别样的风情,那种特殊的风采所沉淀的别样文化。
人们进入这些景区,常常会发现这座沟谷的门口立着一一方石,镌刻着“棒槌谷”;那座沟谷口又立着一块碑,上刻“猎户人家”,下一个山头前又立着一块“棒槌营子”的巨石……按说, 这本来是设置的一个个粗犷的与豪放的山水十分协调的文化符号,以做引人入胜之举的,但是,经营者却浅尝辄止,忽略了景区地域特有的地域文化的紧密跟进。 就好比生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好女儿,只给她起了一个文雅的好名字,却忽视了让她读书、学习、拥有文化知识。
很多关内的游客,甚至东北的年轻游客,或者久居城市的人,来到这些景区,首先会对这“ 棒槌谷”和“棒槌营子” 等的石碑命名大感兴趣,但接着却会大伤脑筋。
因为他们游遍了整个沟谷,也无法探知“棒槌”为何物,更不知道“棒槌”和这条沟谷有何关系。
如果经营者有进一步的文化跟进——用符合这条山谷的原始风貌的表现形式,标示出“棒槌”就是“长白山人参”,那么,来自关内的那些众多的、奉“长白人参”为救命神草的游客,就必然会“触目而惊心”,乃至心潮澎湃——产生出一种艳羡的心理感应和难耐的 探索 心理。
但是,遗憾的是,没有。
再以“ 棒槌营子 ”的石碑为例。这石碑本来彰显的是个蕴含着深厚的关东风情的地名,如果能以直观的表现形式,譬如以少量资金,选择古代挖参人最应该选择的地点,搭建起几座简易的林中小屋,如马架子、大窝棚之类的土木结构、茅草苫顶的房舍,外部装饰出关东长白山密林中的原始风尚形象,再配以生动的长白山挖参人的传奇文字说明和故事。那么,这整条山沟,就会陡然生色,陡然增加神秘感、神奇感、神圣感。 如此,就会让游客在这条看似寻常的山沟中,获得不一样的心理快感,经历长白人参文化特有的知识体验!
遗憾的是,还是没有。
再如,以某些长白山景区石碑标注的“ 猎户人家 ”为例。 既然你已经在此处设立了这块石碑,就说明你想在这里彰显长白山的猎户文化,或者彰显早年猎户们聚居的“猎户营”文化。那么,你就应该在这里选择适当的地方,在不破坏原始林相的情况下,搭建出地窨子、霸王圈、或者撮罗子等设施,以彰显过去的巴拉人、满族、鄂伦春、鄂温克等关东渔猎民族或者闯关东者不同的渔猎文化。 最起码也应该让游客知道,什么是长白山的猎户,他们如何狩猎,何为猎户营?
千万不要小看木椽茅顶,瓦釜土炕,若再配以古代猎人的、老枪、靰鞡、兽皮以及千奇百怪的猎具模型,那么,关东原始的狩猎文化必然会引人入胜。
遗憾的是,还是没有。
再说红叶。
长白山中,每当白露过后,逶迤连绵的青山绿林,立刻会变成五彩斑斓的五花山。大凡国家批准的森林公园、红叶景区,必然有着长白山中最典型的红叶特点和卓著的红叶风采。
或者,这里的红叶树种繁多。那么,它们都是些什么样的红叶树种呢?
或者,这里的红叶规模巨大。这里究竟有多大的规模呢?为什么呢?
或者,这里的红叶林优势集中。那么,它们为什么会集中荟萃到这里,而别的地方一棵没有呢?
或者,这里的红叶比较艳丽。那么,它们究竟为何艳丽呢?等等,等等。
还有,哪一条具体的山沟,有哪些红叶的特点呢?
还有,长白山中的红叶与北京香山红叶、湖南岳麓山红叶、新疆喀纳斯红叶、济南历城红叶、湖北大别山红叶究竟有何不同呢?
还有,长白山的红叶树种为何与众不同呢?
还有,长白山的红叶区和红叶季,究竟与外地有何不同呢?
甚至,这些长白山特有的红叶树种,究竟有何性格?
甚至,它们的突然“变脸”,究竟与什么自然条件有何关系?
甚至,为何昨天还是一片浓郁的葱绿,今天就变成了五彩斑斓?
甚至,为何昨天还“万木霜天红烂漫”、姹紫嫣红、“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一片热烈,今天就“无边落木萧萧下”,落英满地,一片萧瑟的冷清凄凉呢?
如此种种,都属于长白山红叶文化的范畴,都属于长白山红叶的奥秘。
我走过很多长白山红叶景区,有的彰显的文化意念十分突出,但是,恕我直言,很多景区虽然表象轰轰烈烈,但如上所说的应该突出的科学知识和“红叶文化”,却几乎踪迹全无,就像一个个四肢发达、五官清秀的傻啦吧唧毫无生气的智障人甚至植物人。所以,很快,人们就会看烦了,看腻了,看恶心了。人家百里迢迢、千里迢迢花钱买了票,是来通过观赏长白山红叶而饱眼福,产生心理快感,获得长白山红叶文化的,但是,你们根本没有给与人家。你说,是不是亏欠了游客?
所以,人家要怨你的票价贵,服务差。因为游客没有获得什么,只是成了交完钱的匆匆过客。故而,他们心理不平衡,认为此行不是物有所值,所以大失所望。
然而,如果我提出的以上问题,景区都做到了,让天南地北的游客进了你的景区,就能看到别具一格的文化标识,就能听到独具特色的科普知识,就能体验到别有风韵的关东故事,就能让游客知道那些“为什么”的奥秘,那么,即便是他面对还没有变红的绿叶,或者面对昨天姹紫嫣红今天却突然落叶飘零的场景,他也不会觉得吃亏,反倒是知足了。 因为他前所未有地“知情”了自然规律,获得了自然和 历史 知识,获得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因为他还懂得了:美的自然意境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树上的红叶是种娇艳的美,而且落地的红叶也有种凄然的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博大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只有一叶挂枝头,是凋零的美。他们懂得了,任何一种红叶的形态和境遇的美,都是大自然中长白山红叶的天然美,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神圣美。
人是高级智能动物,文化感悟,会让他体验到不一样的风景美。
这就是“ 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就是“ 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的寓意。
看到此处,也许有些景区的管理人会不服气地说:文化是虚的,景物才是实的。人们来此无非是看红叶而已,谁还去在乎那些文化不文化的事儿!
这是典型的以己度人的不懂 旅游 ,不懂 旅游 市场的表现。有些驴友曾毫不客气地用比喻来说明 旅游 的实质:谁会主动去和一个漂亮的傻子相亲?!
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准?
段秀丽
(河北地质资料馆,石家庄050081)
摘要 本文从地质公园的由来和科学意义,地质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促进旅游地学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地质档案资料对地质公园发展的贡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地质公园建设与档案材料需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档案资料;地质公园
1 地质公园的由来和科学意义
1.1 地质公园的由来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2000年才面世的新事物,它是在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的推动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公园体系,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是:①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②进行地球科学知识普及,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提高;③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到2006年我国已批准建立了138处国家地质公园,此外,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有18处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1.2 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
(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
(2)建立地质公园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质以及景观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
(3)地质公园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在地质公园内除了能直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地质遗迹景观外,还使人们学习到许多天文、地质、古生物的知识。
2 地质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地质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仅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已超过11万份,所收藏的资料不仅数量大,而且范围广、门类全,它既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以及各类矿产的普查、详查和勘探资料,还包括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化探、遥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等各类调查和研究资料。由于地质资料具有基础性、长效性和多用性的特点,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加强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环境、灾害问题,是当前地质资料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质资料档馆主要负责接收、保管、收藏全国地矿行业提交的各类成果地质资料,并为地矿行业及全社会提供利用和服务。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社会对地质资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地质资料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与人类发展相关的一切活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促进旅游地学的发展
3.1 地质公园在建立中主要需用的地质档案资料
为了做好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工作以及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申报区的先期专项调查,了解本区的地质发展史、地质事件的发生、演化和地质景观形成机制(包括地层、岩石、构造、水文、地貌、风化、冰川、地震等所形成的景观)。为探清各种独特的地质遗迹形成的科学内涵,这就需要从最基础的资料查阅和收集入手,地质档案部门应提供重要的综合地质信息如:区域地质志、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地貌图等有关地质资料等。
为发展地质公园的科研、科普及生态环境教育,制作公园中景观解说标识牌,建立公园地质博物馆,应全面的收集已有报告、各类文献与图件资料。在这浩海如烟的科技文献中,都需要档案部门提供相关的地学知识信息并开展咨询服务。
3.2 地质档案部门要主动支持地质公园的发展
目前,地质公园在国内的发展和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地质公园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生命力旺盛,根基尚浅。为了保证地质公园建设的质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建立健全公园管理机构、加强对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规划建设,地质地貌景观解释,提高科普教育水平。
为了参加参与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各地资料档案部门应加快馆藏资料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为地质公园服务的作用。
(1)第一时间得到有关省(市)需要和待建地质公园的信息,利用掌握全国省(市)地质资料的优势地位,开展面向社会的地质资料有偿服务和咨询工作。
(2)加强与地质公园合作,主动提供有关地域性的基础地质资料,这对公园实施申报科考工作,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搞好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工作,加大信息化、网络化的力度。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把公园内的地质、地貌、生物、地层信息及时输入微机,在网络上宣传推广地质科技研究的新成果、新发展。
秦岭是否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地质公园验收以评分方式进行。审查验收专家组按照地质公园建设实际情况和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总分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具体标准如下:
一、地质公园规划与地质遗迹保护(30分)
1.地质公园规划(10分)
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依据,已按照国土资源
部发布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完成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并经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初审通过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由当地人民政府发布实施。
2.地质遗迹保护(10分)
地质遗迹是是地质公园建立的依据和主要的保护对象。地质公园应在调查清楚园区内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数量、等级的基础上,建立地质遗迹名录及资料档案,制定并实施了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3.地质公园勘界(10分)
地质公园边界清楚,测定拐点坐标,设有界碑,无土地及林权纠纷,没有采矿权和商业性探矿权等。
二、地质公园解说与标识系统(40分)
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系统建设是实现地质公园任务的主要举措,
是地质公园特殊性的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地质公园主、副碑(5分)
在代表性园区设立公园主碑(包括公园总体分布图及简介说明栏),各独立的园区原则上要设立地质公园副碑(包括分园区分布图及简介说明栏)。
2.地质公园博物馆(10分)
是融知识性、观赏性、性于一体,能集中向游人展示地质遗迹,宣传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并可进行休息。公园主馆展出面积(原则上不少于800m2)、展出内容和形式要与地质公园主题相匹配,并符合游客要求。要经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到开馆要求。博物馆解说员的讲解要针对普通游客,既有科学内涵又通俗易懂。
3.地质公园科普影视馆(厅)(5分)
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向游客充分展现公园地质特点,可以融进博物馆内,也可以单独建设,要保证一定座位(原则不少于80个),达到接待游客要求。
4.景点(景物)解说牌(10分)
应在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质遗迹景点(景物)旁设立科学解说牌,位置设置合理,帮助游人实地了解地学科普知识;内容上要科学准确,通俗易懂,数量上应达到一定规模,原则上数量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每个独立园区不少于30块;解说牌和字迹应保持清晰完整。
5.导引标志(5分)
是引导游人进入公园的重要设置,在通向公园的主要道路上应设置一定数量(多于3块)的,能清楚准确引导游人进入公园的引导牌。引导牌应标明地质公园位置和内容,风格和式样应统一。
6.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和科考、科普旅行路线。(5分)
要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出简明清晰、直观且符合出版要求的科学导游图,列入出版计划;选择园区内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设置科考、科普旅行路线。
三、地质公园科学研究与科普活动(15分)
1.科学研究工作(7分)
地质公园要制订公园内地学研究计划和近期(3—5年)行动计划,落实研究经费,并已开展了1项以上的研究项目。
2.科学普及活动(8分)地质公园已制订有地学科学普及活动规划及近期(3-5年)活动方案,并已经开展了相关科普活动;已结核本公园地质遗迹特色编制了“地质公园丛书”等地学科普读物(图、书、电子光盘),并出版发行;制作了用于科普的地质标本和地质公园纪念品。
四、地质公园管理与信息化建设(15分)
1.组织机构(5分)
应当建立完善的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由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具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制度,部门设置分工科学合理。
2.人员配置(5分)
地质公园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并配备或长期聘用地学专业人员(3—5人),应配备地学专职导游员。
3.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5分)
初步建立地质公园数据库和监控系统;已建立了独立的地质公园网站,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新。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中国的“阿尔卑斯山”,其北坡是全国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资源禀赋极为丰富,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来,秦岭北麓开发建成了很多生态旅游区。主要有: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钓鱼台风景区、五丈原风景区、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汤峪、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东汤峪、汤峪湖森林公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国家级森岭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就有15个。此外,秦岭北麓还建成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的人文旅游区。如秦始皇兵马俑馆及秦始皇陵、唐华清宫、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兴教寺、香积寺、草堂寺、诸葛亮庙、钓鱼台、炎帝陵、麦积山石窟等。这些景区的开发建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森林公园同质性强,景区特色不明显。秦岭北麓森林公园建成不少,但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品的构成,生态旅游影响力仅限于省内或区域内,缺少世界级的生态旅游产品。一是构景要素一般都是北方的山、水、林、草、庙等,垄断性或独有性不强。二是规划设计相同或相似,去过一个公园其他公园就不必再去了。三是旅游功能缺失,基本都是观光类旅游产品,鲜有参与性、休闲性、度假性、体验性、游乐性强的景区。四是景区特色不明显,千园一面,游客游览缺乏新鲜感和奇特感。旅游区“新、奇、特、美、乐、玩”等关键要素的缺失,导致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严重削弱。
2、各森林公园间联系性较差,缺乏联合路线设计和规模优势。由于天然地域格局的分异以及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加之缺乏开展横向合作发展的思路,各森林公园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少有合作;空间、行业、管理联系性较差,“各自为营”的状况较为常见,没有贯穿几个公园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运作,严重降低了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的“综合旅游聚合力”,使得秦岭北麓原本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各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
其次,各森林公园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成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难于破解的难题之一。行政管理的多头化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在实施环境监管上,因管理环节过多,管理权限交错,使本就不强的环保监管力量分散化和弱化,进一步降低了各森林公园的管理绩效和生态效益。
3、旅游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区外和国际游客不多。如今,秦岭北麓已成为关中地区游客节假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但表面的繁荣不能掩盖我们对秦岭北麓长远旅游开发潜力的深层次思考:市场调查表明,秦岭北麓的游客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缺少省际游客和国际游客,使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自娱自乐”式的区域内旅游,没有成为国家甚或国际型旅游。
4、旅游形象缺乏活力,影响度较弱。旅游形象是否鲜明、独特和富有感召力,是旅游地吸引力大小的关键所在。秦岭北麓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恰恰缺乏鲜明独特和充满活力的旅游形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反映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对外的旅游形象及其宣传口号的缺少,从旅游开发机制的内部制约了其自身潜力和优势的发挥,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
5.、缺乏超级大热点、大亮点景区。秦岭北麓生态景区不少,但具有超级影响力的景区却不多。造成“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现象,缺少大手笔策划、高投入建设、高层次设计的大项目、大景区。邻近的河南云台山,用了短短今年时间,把一个在我们看来很一般的景区,打造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旅游收入2个多亿,我们望尘莫及。建设打造秦岭北麓的“月亮”带动型旅游景区,学习河南云台山经验,也是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紧要任务。
二、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分析
1、打造生态旅游廊道,构造“一轴挑多珠”的空间布局。依托秦岭北麓环山带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借鉴“点轴理论”的基本思想,倡议藉此天然优势构造“一轴挑多珠”的秦岭北麓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以环山旅游公路为轴线,串联起秦岭北麓各生态旅游区,形成类似糖葫芦状的生态廊道格局,建立起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廊道的合理架构,打造东—西向国家级生态旅游廊道。
2、以“特色绿化”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功能的强化。秦岭北麓位于秦岭分水岭至关中平原南缘之间,是一个高大山地与广阔的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有秦岭山地、沿山丘梁、黄土残原和峪口冲积扇等4种地貌类型,地带性土壤是黄棕壤,植被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且受人为影响较大。
秦岭是我省最大的林区,有林地247.5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54%;林木蓄积量15257万立方米,占全省林地蓄积量的66.1%。秦岭山地水资源总量222亿立方米,约占陕西省水资源量的50%。其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米,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源,直接关系着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八百里秦川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此外,秦岭北麓地处暖温气候带,森林生长期较长,负离子日平均浓度极高。藉此天然优势,实施“特色绿化”战略:依托200多公里的环山旅游公路,在道路两侧建设宽度50米左右的特色绿化带,并将绿化带划分为成一个个的地域单元,合理规划各地域单元,有序种植竹子、银杏、红枫等特色景观绿化树种,把环山旅游公路建成秦岭北麓“特色绿化长廊”,营造具有“新”、“奇”、“特”属性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塑造景观特色的同时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功能的强化。
3、着力打造亮点和精品,推动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区分我国南北的东西向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生物交会的过渡地带。《中国国家地理》曾专文赞誉:秦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一致认同此观点。秦岭位于我国国土的中央位置,是纵贯东西、地分南北的一座山脉。它不仅对气候有分界意义,也是南、北方文化的交会区;同时,秦岭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秦岭穿越陕西和甘肃东部,延绵约500公里,占据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横亘国土中央的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会区,同时还有高海拔的山区、低海拔的浅山丘陵以及平原,为生物创造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也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奠定了基础。秦岭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占全国同类总种数的14%,其中秦岭特有种192个;有国家保护植物44种,占国家保护植物种数的9%;有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有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4%。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我们必须要以打造特色和亮点入手,利用国家正在实施国家公园试点的机遇,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
考虑以麦积山、太白山、楼观台、太平、朱雀、终南山、翠华山等知名品牌为秦岭北麓森林公园的亮点和精品,在重点建设和品牌塑造的同时,一定要使各“亮点”真正各具特色,具有差异性很强的核心吸引力。如,将太白山的定位为“秦岭主峰、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第四纪冰川的天然博物馆”,将楼观台的定位为“天下第一福地”,将终南山的定位为“仙都、洞天之冠”,将翠华山定位为“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打造亮点和精品,必须要注意避免同质性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的再次出现。惟有如此,才能使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开发真正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4.、大力塑造独具特色的秦岭旅游形象,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积极寻找符合秦岭特色的旅游形象,必要时可全球征集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既得到了中央公园的形象标识,又宣传炒热了秦岭。秦岭北麓森林公园要树立自己的生态旅游绿色形象,园内的交通工具就必须无污染,旅游指南的编制要能够提供景区的景点和路线并详细介绍观光的对象和保护的意义,介绍本地人文风俗习惯,并尽可能地用科学而准确的语言介绍景区的动植物、独特景色及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定,以达到加强环境教育和解释大自然的目的。旅游行为要绿色化,即人们的行为要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工作人员的行为绿色化。工作人员负有追踪、监察游客活动,引导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以使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维持在该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游客对周围环境的欣赏与理解。绿色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关生态学的知识,使游客能真正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另外,加强秦岭北麓生态景区的联合;积极进行生态旅游的路线设计和实施;大手笔打造具有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九寨沟”式的旅游景区等,也是秦岭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陕西欲将秦岭申报编入《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之中,被专家学者推崇认为,是一座可作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自然生态体系典型完整的范例. 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所以秦岭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条 公园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
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
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近期发展规划(5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6-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11-20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
第四条 规划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
第五条 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 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
第七条 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 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
第九条 地质遗迹类型
参照有关的分类划分
第十条 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等对地质遗迹进行对比评述,并分别按上述标准列出其级别(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 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根据资源的自然组合分布状况结合行政管区,将公园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园区、景区,构成公园相互联系的总体空间布局。
第十四条 功能区划分
按担负的任务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第十五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第十六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第十八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确保公园环境优美情况下制定出整个公园及各园区,景区的游人日容量、年容量;提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灾害防治
列出园内易发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游客安全事故的种类、地点及防治预案。
第二十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列出国家1级及2级保护动植物名录及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人文景观保护
列出园内重要人文景观名录及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课题选择和依据
围绕公园资源、保护、旅游、解说教育及管理等方面,以促进地质公园建设为目的拟定课题选题。
第二十三条 计划编制
将选定的研究课题按公园规划期限分期编制研究工作计划
第二十四条 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将近期(3-5年)研究计划按课题提出招标、委托或合作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五条 研究经费
提出保障研究经费的措施和方案。如以不低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
第二十六条 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第二十七条 解说系统架构
阐明本次规划解说系统的架构,应包括室内、户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馆、解说碑牌、路标)及科学导游图、书画册、音像制品等。
第二十八条 地质博物馆及科普**馆(影视厅)
数量、选址、规模及布局。
第二十九条 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说明主副碑的选址、设计要求及公园、园区综合导游图文介绍栏设置情况。
第三十条 景点、景物解说牌
地质遗迹及其它景点、景物解说牌的数量及其布局。
第三十一条 公共信息标识牌
包括园区内外交通信息、游览、服务信息及保护安全提示牌分布数量与布局。
第三十二条 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包括科学导游图、简介、科普图书、光盘及电子读物等的编制出版方案及推广计划。
第三十三条 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第三十四条 乡土科普活动
面向中小学生(以公园周边地域为主)开展乡土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夏令营、冬令营及其他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建立科普教育基地计划等。
第三十五条 科学实践活动
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与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实习、科研基地计划等。
第三十六条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第三十七条 旅游客源市场
包括客源市场调查、定位和预测。
第三十八条 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说明向公众推介来园旅游的措施和安排
第三十九条 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根据公园的资源特色及市场定位,规划观光、休闲、康疗、科考、科普等项目及产品。
第四十条 专题考察路线
体现公园特色的地学、生态、人文专题性考察路线。 第四十一条 地质遗迹数据库
按照国家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提出建立数据库的计划。
第四十二条 公园监测系统
提出建立公园监测中心,进行公园资源环境保护监测、游客管理监测的建设意见与实施计划。
第四十三条 网站建设
公园网站的建立与维护 第四十四条 道路交通
包括外部交通、内部道路、交通、停车场及步道等其他方式的游览道
第四十五条 水电设施
公园总需水量、水源、及供水方案;
公园用电负荷、电源、变配电方案。
第四十六条 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间的数量、设置;
污水总量、处置方案;
垃圾总量、处置方案。
第四十七条 服务设施
餐饮服务设施,住宿设施,安全及医疗服务设施。 第四十八条 土地利用
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并填写《地质公园用地平衡表》(附表2)。 第四十九条 社区行动计划
居住地调整和控制、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到为地质公园服务的行业等。 第五十条 管理机构设置
机构名称、级别、主要职责及人员编制。
机构内部部门名称、职能及人员编制。
第五十一条 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第五十二条 导游员及其培训
导游队伍建设与培养计划。
第五十三条 管理层培训
第五十四条 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在规划指导下制定地质公园近期建设计划
第五十五条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附件2
1.1 自然地理概况
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山文、地势、流域、水域、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1.2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数量、密度、构成、分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1.3 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根据充分满足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主体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需要,说明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分析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1.4 公园发展概况
1.4.1 地质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
1.4.2 地质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
1.4.3 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
1.4.4 地质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
1.4.5 地质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
1.4.6 公园如与世界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相重叠或部分重叠,可简述其设立的基本情况 3.1 地质地貌景观概况
描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概况及其演化历史。其中区域地质概况包括地层与古生物、区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以及区域地质发展史。地貌包括地貌分区、主要地貌景观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历史。
3.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根据公园发育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分别进行描述。
3.3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3.3.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3.3.1.1 科学价值(包含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
3.3.1.2 审美价值
3.3.1.3 科普价值
3.3.1.4 旅游开发价值
3.3.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
通过和国内外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综合价值级别。 4.1 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其它自然景观的类型与特征,评价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生态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4.2 人文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的类型与特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5.1 总体布局概述
5.1.1 布局原则与方法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布局原则和方法。例如规模适中原则,完整性、连续性原则,有效保护原则,有利游客和方便管理原则,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则,有利社区福利改进原则等等。例如空间分析理论划界,群体意愿调查,利用地貌、地物以及行政区划划界,保证公园共享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等等方法。
5.1.2 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地形地物、水系、行政区划等的自然分布。
从点(景点、居民点等)、线(景观线、游线、交通线等)、面(景观组合区、地貌区、建筑设施分布区、行政区等)的不同层次、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公园的空间结构。
5.2 园区、景区
5.2.1 园区或景区划分的依据
5.2.2 园区或景区的分区说明
各园区或景区的特征、性质的描述。
5.3 功能区
5.3.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5.3.2 功能区的分区说明
各功能区的功能性质、特征的描述。
5.4 地质公园的勘界
5.4.1 勘界的技术方案
说明需要勘定的地质公园的各类边界,以及勘界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与手段、精度要求、勘界数据与资料建库存档的办法。
5.4.2 边界标识碑牌的设立
列出需要设立的不同级别与类型的边界标识碑牌的数量与位置(列出拟建边界标识碑牌位置的地理坐标)。 6.1 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别与范围的划分
根据保护对象的自然状况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类型;按科学价值珍稀程度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其界线重要拐点要注明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
6.2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将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景群、景点、景物划入保护区后,要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保护方案。特级及一级保护对象要落实到人。 7.1 生态环境保护
7.1.1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对公园内的土壤、大气、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剂量水平,水土流失情况,居民及旅客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情况进行陈述和评价,并对生态环境影响做出预测。
7.1.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公园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7.2 自然灾害防治
对公园范围内及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极端气候灾害、游客安全事故等灾害的历史状况、发生背景与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3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说明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的现状,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4 人文景观保护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保护的现状,分析人文景观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5 地质公园的环境容量
7.5.1 环境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园区、景区、景点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7.5.2 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7.5.3 环境容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6 地质公园的建筑容量
7.6.1 建筑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建筑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7.6.2 公园建筑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7.6.3 环境建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8.1 课题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8.1.1 选题原则
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充分发掘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并体现前瞻性、实用性原则。
8.1.2 选题依据
8.1.2.1对主要地质遗迹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的分析对比研究
8.1.2.2 各类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评价准则等的分析对比研究
8.1.2.3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馆(影视厅),解说碑牌,科普读物等)
8.1.2.4 地质公园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8.1.2.5 地质公园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8.1.2.6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
8.1.2.7 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
8.1.2.8 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8.1.2.9 游客安全研究
8.1.2.10 其它需要研究的问题
8.2 科学研究计划编制
将选定的科研项目按规划期限要求编入计划。提出计划实施办法和措施,对近期(3-5年)科研计划要单独编列实施方案。
8.3 科研基金
按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要对科研基金设立和使用的办法进行可行性说明。
8.4 科研成果的出版与转化
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说明。 9.1 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9.2 地质博物馆与科普**馆(影视厅)
9.2.1 地质博物馆
新建及改造博物馆的选址、建筑规模与建筑风格要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提出推荐方案,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展出内容提要及展出形式要求。
9.2.2 科普**馆(影视厅)
原则上要独立建立,条件不具备者可暂设于博物馆内;要列出建馆面积、座位数及放映技术等级,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放映影片名录、制作计划及技术要求。
9.2.3 布展形式与演示形式
对布展演示形式的技术思路、艺术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说明。
9.3 公园主副碑
9.3.1 主碑
对公园主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3.2 副碑
对公园副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4 景点(物)解说牌
对公园景点(物)解说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编制实施方案。
9.5 公共信息标识牌
对公园公共信息标识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和编制实施方案。
9.6 图书音像出版物
对“公园科学导游图”、“ 国家地质公园丛书” 等图书音像出版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实施方案。
9.7 解说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对解说系统维护与更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维护增补方案。 10.1 乡土科普活动
对乡土科普教育的活动内容、对象、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10.2 教学实习活动
对教学实习活动需求、客源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10.3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客源及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编制近期活动计划。 11.1 旅游发展目标
说明旅游发展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
11.2 旅游客源市场
11.2.1 市场调查
说明市场调查的原则、技术方法,以及调查实施的过程与结论。
11.2.2 市场预测
说明市场预测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2.3 市场定位
说明市场定位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3 旅游项目(产品)
11.3.1 旅游项目规划的原则
11.3.2 各类旅游项目规划的依据和设计思路
11.3.3 各类旅游项目推广的基础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11.4 地质旅游纪念品
11.4.1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1.4.2 地质旅游纪念品主题确定、产品系列设计的依据与技术思路
11.4.3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营销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12.1 地质公园数据库与GIS
12.1.1 建设目的
例如地质遗迹研究数据共享;有利地质遗迹管理等等。
12.1.2 技术标准
说明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以及技术标准的适用性。
12.1.3 内容与功能
分析数据库内容与功能需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说明数据库总体框架的技术思路。
12.1.4 应用与管理
应用与管理能力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2.2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的综合环境监测系统(如水文、气象、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物种等)和旅游管理监测系统(如公园内的游客容量、交通疏导、旅游安全等)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
12.3 网站与网络系统
网站与网络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网站与网络系统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以及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13.1 道路交通
13.1.1 外部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2 内部道路和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3 停车场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4 其他交通方式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2 供水供电设施
13.2.1供水工程设施
供水及需水量现状,需求预测,用水标准,水源选择的依据、供水方案及工程建设的控制要求。
13.2.2供电工程设施
电源及用电需求量现状,需求增长分析,电源选择、工程选址、规模的依据及建设控制要求。
13.3 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间的规划原则,选址、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污水、垃圾排放处理的现状,污水、垃圾排放量的预测,处置原则,建设控制要求。
13.4 通讯设施
通讯设施现状,需求预测,规划原则,建设控制要求。
13.5 服务设施
13.5.1 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规模、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2 住宿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规模、等级、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3 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原则,功能、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4 医疗服务点的规划原则、功能,选址、规模、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4.1 土地利用规划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及规划协调。
首先要对规划区本底的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现状不同类型用地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在前述两项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公园的需要,综合平衡,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调整;根据地质公园用地分类(如附表3)最后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 15.1 社区调整
包括居民点调整与迁移,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到为地质公园服务的相关行业中等。
15.2 景观整治
15.2.1 整治目标
15.2.2 整治原则
15.2.3 分期整治的依据 16.1 管理机构设置
16.2 职能部门设置
16.3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专业人员配备现状,专业人员来源,专业类型、学历、比例分配的需求分析。
16.4 导游
导游人才现状,对导游技能、能力、资质、地质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导游培训条件、途径的说明。
16.5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现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分析,培训条件与途径的说明。
16.6 近期建设项目确定的依据
16.7 项目实施规划(多个项目应分别说明)
16.7.1 实施地点的选择
16.7.2 项目功能定位
16.7.3 项目的结构与组织
16.7.4 项目建设的控制要求
16.7.5 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
16.7.6 项目资金来源
附表1 大类 类 亚 类
一、地质(体、层)剖面大类 1.地层剖面 (1)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
(2)全国性标准剖面
(3)区域性标准剖面
(4)地方性标准剖面
2.岩浆岩(体)剖面 (5)典型基、超基性岩体(剖面)
(6)典型中性岩体(剖面)
(7)典型酸性岩体(剖面)
(8)典型碱性岩体(剖面)
3.变质岩相剖面 (9)典型接触变质带剖面
(10)典型热动力变质带剖面
(11)典型混合岩化变质带剖面
(12)典型高、超高压变质带剖面
4.沉积岩相剖面 (13)典型沉积岩相剖面
二、地质构造大类 5.构造形迹 (14)全球(巨型)构造
(15)区域(大型)构造
(16)中小型构造
三、古生物大类 6.古人类 (17)古人类化石
(18)古人类活动遗迹
7.古动物 (19)古无脊椎动物
(20)古脊椎动物
8.古植物 (21)古植物
9.古生物遗迹 (22)古生物活动遗迹
四、矿物与矿床大类 10.典型矿物产地 (23)典型矿物产地
11.典型矿床 (24)典型金属矿床
(25)典型非金属矿床
(26)典型能源矿床
五、地貌景观大类 12.岩石地貌景观 (27)花岗岩地貌景观
(28)碎屑岩地貌景观
(29)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
(30)黄土地貌景观
(31)砂积地貌景观
13.火山地貌景观 (32)火山机构地貌景观
(33)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34)火山碎屑堆积地貌景观
14.冰川地貌景观 (35)冰川刨蚀地貌景观
(36)冰川堆积地貌景观
(37)冰缘地貌景观
15.流水地貌景观 (38)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39)流水堆积地貌景观
16.海蚀海积景观 (40)海蚀地貌景观
(41)海积地貌景观
17.构造地貌景观 (42)构造地貌景观
六、水体景观大类 18.泉水景观 (43)温(热)泉景观
(44)冷泉景观
19.湖沼景观 (45)湖泊景观
(46)沼泽湿地景观
20.河流景观 (47)风景河段
21.瀑布景观 (48)瀑布景观
七、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 22.地震遗迹景观 (49)古地震遗迹景观
(50)近代地震遗迹景观
23.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51)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24.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52)山体崩塌遗迹景观
(53)滑坡遗迹景观
(54)泥石流遗迹景观
(55)地裂与地面沉降遗迹景观
25.采矿遗迹景观 (56)采矿遗迹景观
附表2 序
号 用地代号 用 地 名 称 面积
(km2) 占总面积的比例(%) 人均面积
(m2/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00 合计 地质公园规划用地 — —
01 甲 地质遗迹景观用地 — —
02 乙 公园设施用地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05 戊 林 地 — —
06 已 园 地 — —
07 庚 耕 地 — —
08 辛 草 地 — —
09 壬 水 域 — —
10 癸 滞留用地 — —
备 注 年现状总人口 万人,其中游客 人,职工 人,居民 人
年规划总人口 万人,其中游客 人,职工 人,居民 人
注1:其中“—”表示不适用。
注2:第03项的人均面积计算基数,只计算在项用地内居住的人数,
不含游客数。游客数是指旅游高峰季节的日平均数。
附表3 序号 代号 用地名称 范 围 备 注
01 甲 地质遗迹景观用地 地质景观用地、地质迹保护用地、需恢复的景观用地、野外游憩用地、其他观光用地
02 乙 公园设施用地 独立旅游基地用地、文体用地、度假保健用地、科普设施用地、其他设施用地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居民点用地,其他社会建设用地 非旅游建设
用地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部交通用地(包括车场)、其他配套设施用地
05 戊 林 地 除园地外的所有林地
06 已 园 地 各类人工经济林园地 不含竹木材林
07 庚 耕 地 菜地、旱地、水田、水浇地等
08 辛 草 地 各类草地
09 壬 水 域 河、湖、海、滩、渠、水库等
10 癸 滞留用地 所有废弃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荒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